
關注生之源微信 獲取更多信息

血清總膽汁酸測定在肝病和ICP中的臨床意義
日期:2011-08-08 00:00:00
【摘要】 目的 探討血清總膽汁酸(TBA)測定在肝病和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(ICP)診斷中的臨床意義。方法采用酶法測定100例正常對照組及245例各種肝病和ICP患者血清總膽汁酸(TBA)水平。 結果 對照組的TBA為(4.9±3.0) μmol/L,各種肝病和ICP患者血清TBA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。結論 血清TBA水平的測定對各種肝病和ICP疾病的診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。
【關鍵詞】 總膽汁酸;肝病;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
膽汁酸(total bile acid,TBA)是膽固醇在肝臟內分解代謝的產物,其生成和代謝與肝臟功能密切相關,血清中膽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實質損傷的一個重要指標。肝功能受損時,膽汁酸代謝發生變化,血中TBA易升高,因此TBA被認為是肝實質性損傷的指標。本文對245例肝病和肝內膽汁淤滯癥患者進行血清總膽汁酸(TBA)水平測定并與正常對照組測定結果對比分析,現報道如下。
1 材料和方法
1.1 研究對象 本組患者共245例,男188例,女57例,年齡11~75歲。其中急性肝炎44例,慢性肝炎68例,肝癌32例,肝硬化58例,43例為出現妊娠瘙癢或黃疸等可疑癥狀的孕婦。以上病例均經臨床或其他輔助檢查確診。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者男女各50例,18~55歲,均排除有器質性病變,無影響膽汁酸水平的任何疾病。
1.2 標本 空腹靜脈血,提取分離血清(不加抗凝劑)。
1.3 儀器與試劑 儀器為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,試劑為武漢生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循環酶法總膽汁酸(TBA)試劑。
2 結果
100例健康對照組血清TBA男(5.0±3.1) μmol/L,女(4.8±2.9) μmol/L;平均(4.9±3.0) μmol/L,男女性別間差異無顯著性。肝病患者從檢測結果可見,所有肝病患者TBA結果與對照組比照均有顯著性差異。肝癌、肝硬化、急性肝炎陽性率即異常率為100%。慢性活動性肝炎陽性率占80%以上。43例ICP可疑病例中TBA陽性40例,占93%。
3 討論
膽汁酸是膽固醇在肝臟的分解代謝產物,由肝臟分泌排到膽汁中,隨膽汁排至腸腔內,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,腸道的膽汁酸大部分被重吸收,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形成腸肝循環。膽汁酸的生成和代謝與肝臟有密切關系[1],同時也可以反映肝臟合成與代謝分泌狀態,是肝細胞損害的指標[2]。當肝細胞損傷病變時,不能有效地攝取腸道吸收的膽汁酸,返流入血,從而使血中膽汁酸濃度升高。另一方面,膽汁淤積時,肝細胞中的膽汁酸分泌障礙,不能有效地排出膽汁酸,亦可使膽汁酸升高[3]。因此,正常人血中膽汁酸含量較低。本組資料結果顯示,100例正常對照組TBA濃度(4.9±3.0) μmol/L,245例各類肝病患者TBA均比正常對照組增高,并對急性肝炎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TBA異常率與ALT進行比較,TBA異常率分別為95.8%、85.7%、92.0%及90.5%。結果表明急性肝炎與慢性肝炎的TBA有差異,急性肝炎時患者血清TBA與ALT一樣,呈顯著增高,說明TBA對急性肝炎的早期診斷價值與ALT測定相同。這些病例動態觀察,經積極治療后酶學指標隨肝細胞損害的控制很快轉為正常,而TBA則隨肝功能的恢復逐漸轉為正常。慢性肝炎時,TBA陽性率為65.7%,平均升高幅度為正常的10倍,亦優于酶學指標的測定。肝癌、肝硬化時,由于肝臟對TBA代謝功能下降,故血清TBA在不同階段都增高。肝癌時,TBA陽性率為100%,比常規肝功能任何一項指標都敏感,而肝硬化TBA陽性率為88%,亦高于其他指標。當轉氨酶、膽紅素及堿性磷酸酶等其他指標轉為正常情況下,血清中TBA水平仍很高,這可能與肝細胞功能失調,肝實質細胞減少等原因有關[4]。血清TBA能夠反映肝臟的損傷,可以用來評價肝臟的功能和肝細胞損害的程度,與常規肝功能指標聯合檢測有助于肝臟疾病的診斷,病情及預后的判斷。
ICP是妊娠特有并發癥,好發于妊娠中晚期,危害母嬰健康,尤其對圍產兒危害更大,可導致早產、胎兒窘迫、死胎、死產率增高等一系列產科并發癥。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,但多數學者認為與雌激素代謝有關,可能是孕婦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肝細胞對膽鹽的攝取、運轉和排泄障礙,導致膽汁淤積[5]。臨床對典型ICP診斷以血清TBA、ALT和ALP升高為依據,其中TBA測定作為ICP的敏感指標,對ICP有重要和早期診斷價值。在排除了妊高癥、肝原發性疾病及其他器質性病變后,對于無皮膚瘙癢及黃疸,ALT升高伴TBA明顯升高的晚期孕婦應診斷為早期或較輕型的ICP。胎盤組織可產生大量ALP,并泌入血清中,使孕婦血清ALP含量升高,因此,若妊娠過程TBA水平升高,且明顯高于同孕齡正常孕婦,應定期作TBA檢測和動態觀察,并結合其他指標,有利于ICP的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,降低圍產兒病死率,對優生優育有重要意義。
【參考文獻】省略